自我统整的高校教师师德养成原理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 2021-05-31 17:22:4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于泽元邱德峰

( 澳门十大正规网投平台 澳门十大正规网投平台/ 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研究基地重庆 400715)

摘 要: 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的自我统整理论能够对师德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对分析高校教师师德的养成原理及实践路径具有良好的价值潜能基于自我统整的理论高校教师师德的形成   实际上是教师对自我层面职业层面和环境层面的道德矛盾和分裂统整的结果而要促进教师师德的养成在具体的实践路径方面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强化统筹强化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的统筹促进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的融合; 强化教师

重要他人关系的统筹共同体确保教师地位的平等性; 强化理想角色与现实生活的统筹允许教师接纳表达真实自我; 强化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筹鼓励构建知行合一的师德信念由此教师才能够形成清晰稳定的道德自我

关键词: 自我统整; 教师师德; 伦理; 共同体;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造灵魂塑造生命的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1]。2018 年出台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放在了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最为突出的位置当前界已经对师德展开了诸多的研究然而就高校教师的师德养成而言学界多从制度建设的视角审视师德问题而对于师德建设能否真正转化为教师个体的自觉行为则关注不够[2]如果过于依靠制度设则很有可能造成理性人德行人的对3最终引发诸如道德风险师德的非道德化的危机[4]师德是道德的特殊体现而道德的维持是通过道德主体内心信念的建立以及适当地借助于舆论传统教育等精神力量进行的道德主体内心信念的确立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道德的本真之处在于道德主体的自悟自觉以及自律[5]同样师德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将重心从外在的制度建设转向教师内在的自我建构上自我统整的教师发展理论从教师自我内在的统整出发强调教师内在价 值对专业发展和外在环境的整合此过程有利于减 少外在规范与内在需求之间的张力和矛盾增进教 师对自我的认同及对职业和环境的有效应对能力能够为理解高校教师师德养成的内在原理寻求提 升教师师德的实践路径打开新的思路

自我统整的理论意涵

自我是一个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它可以被 诠释为对不同时期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反 其中心点是自我具有一种关系的性质即与个体 概念形成对比[6]从哲学层面来看自我并不是一种生来就有的东西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个 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的过程使得作为 纯粹生物人的个体逐渐被贴上社会属性的标签以某种具体身份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从而建立了 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为界定和理解自 我提供了依据换言之自我是个体与社会关系互 动的结果[7]在这种概念的影响下关系成为界定自我的关键自我的统一必须是在社会行为和社 会关系所组成的整个关系模式中实现的而在心理 学视角下自我与人格有着紧密的关联自我甚至被 认为是人格最核心的要素人格是诸多非认知因素 的综合体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内部 心理倾向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8]此可见自我所展现出来的是完整人格的统一体自我具有多重性乔治·赫伯特·米德认为自我 可以分为主我的自我客我的我任何社会个 体实际上都是由这种不同立场的自我构成的主我 具有极强的热情和不确定性不受外界的各种规约 与束缚是一种能动的自由的无法预见的正在与 社会互动的主体为个人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提 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是个体彰显自主性并去行动 相对而言客我则是被社会化了的自我的 社会属性的主要来源是个体从他人的视角来界定认识和评价的自我换言之,“成为自我依据一 定的社会标准价值观规则进行自我审查的客体和 对象它以一般化的他人的形式根据各种社会价 值限制塑造社会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使其能够实现 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社会控制[7]

自我统整的理论即是要实现作为主我的自 和作为客我的自我的有机整合和统一从而 使个体的身心内外达到一种极致的平衡及和谐成清晰的稳定的人格一方面自我主我的部 分能够自由自主地发挥而不受压制和约束个体的 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表达个体在与社会互 动中能够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不墨守成规敢于质 疑传统和权威打破各种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和认 知方式并通过创造力的发挥和对自由的追求向往 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意义的获得另一方面遵守客 我的社会调节作用在普通的社会公约和道德规范 的要求下使得个体在言语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具 有一定的社会共同特征而不是完全脱离社会共同 体的活动范畴换而言之自我统整需要在主我客我之间通过一定的整合策略而达成一种融 从而使得个体获得一种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的 同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统整的结果表现为一种 自我的和谐和统一的状态避免自我的迷失和人格 的自我割裂自我统整的过程即是一个协商反思 和实践的过程而统整的对象主要是个体生命旅程 中所遭遇的各种自我矛盾自我困惑或自我分裂个体通过与自我协商深入反省和真切实践把人生 经历和社会环境所造成的种种自我分裂统合起来让自我生命重新焕发出活力充分彰显人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9这与福柯的自我技术的理念也不谋而合

自我统整的师德价值

对高校教师师德的理解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取向: 一种观点是从社会出发认为师德在根本上从属于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发展逻辑师德就是以社会为主体而将道德规范应用于高校教师个体; 另一种观点是从个人出发认为道德问题在根本上是个人的内在意识和自由意志问题教师个人才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和最终根据[10]师德的两种不同取向正好与自我的主我客我相契合一方面,“直接指向了师德的个人视角层面尊重个人意强调个体内在自我在师德形成中的能动性; 另一方面,“客我则关涉师德的社会视角层面强调外在社会规范道德伦理等对教师师德形成的驱动和影响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自我统整与师德养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自我统整恰好在主我和客我

个体和社会之间搭建了桥梁消解了教师师德形成中两种不同取向之间的矛盾和张力降解了教师陷入自我分裂和迷失的危险有利于教师真正将师德转化为个体的信念和自觉就师德养成而言我统整至少具有以下价值:

1 彰显高校教师的自主性和主体责任感

师德既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规范和要求同时 也是对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一种反应因此师德 是以个体的基本道德为底色是基本道德与职业道 德的综合体[11]师德的形成固然要受到外在因素 的影响如教师准则规章制度社会道德法律等然而制约高校教师师德最根本的因素却是教师自 主要是教师自主性的发挥和主体责任感这是 因为一方面外在的规章制度和社会规范只有通过 内在的道德自律系统才能够发挥作用任何通过压 抑内在道德准则而实现对外在规范的遵从的道德行 为都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而极易变形和反弹;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由于其超越一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 基础而有着更加强大的自我和更加清晰的价值追 在师德养成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的内在因素主 要是教师的自主性和主体责任感教师的自主性表 明教师能够主动地接受或摒弃某方面的意识和行 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信念价值观等对外界事 物进行筛选选择符合自身或能够产生认同的事物主体责任感则意味着教师愿意或必须承担某种责 采取某种行为或认同某种结果自主性和主体 责任感是师德形成的前提同时也是构成自我的关从自我统整的理论视角来看自我统整的师德 养成明确要求个体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自我反思来 达致一种自我统一的状态这种互动和反思不是被 动的而是为了稳定和幸福而主动采取的应对措施这与檀传宝教授所指的教师的为己之学的主张谋而合12意思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将师德视为是对我们自己有用的道德教育

为已之学是构成教师幸福人生的前提基础而不 应是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颁布的师德规范[13]这  为己之学实际上正是自我统整的师德形成之 关键即教师自觉认同师德修养对自身幸福的价值愿意主动地去习得接纳师德的知识并内化为趋于 道德的行为实践从而获取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幸福

2 平衡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规范

从最终效果来看师德最终会内化成为个体素质的一部分影响着教师的认知和行为并构成教师最真实的自我实质上任何稳定的自我都是内部和外部两种力量斡旋的结果其正如弗洛伊德所指本我超我之间的斗争一样代表生物本能 本我总是与代表良心美德善念理想形象的

超我进行斗争较量较量的结果就是形成理性 能够进行自我控制和平衡的自我师德的养成 也符合内在需求与外在规范斗争协商和斡旋的这 一原则不过在具体的需求指向上已脱离了简单的 物质范畴师德的内在需求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成 人的个体素质和个体习惯无论教师处于什么情境扮演什么角色教师都会主动寻求一种自我满足或 自我约束以知识美德价值观作为建构自身成人 的内在要素这种内在的需求会成为一种内部动机以教师自律的方式促进师德的养成外部规范主要 表现为一些外部的约束如法律法规纪律要求人期望风俗传统社会评价职业印象社会监督 是教师职业不得不面对的非自身因素以他律的 方式促使教师被动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观念意志和行为他律是靠外在力量推动基本作用 是规范教师守住道德底线自律是师德实践的内 导向是要不断提升个人道德境界[14]在师德养 成的过程中以自律为主的内在需求和以他律为主 的外在规范总是处于斡旋和斗争之中一方面校教师有着做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另一方面校教师又需要迎合外界( 如学生领导同侪社会) 的看法和评价此时教师迫切需要借由自我统整 的发展模式化解内部需求与外在规范之间的矛盾 给教师造成的压力困惑及自我的分裂通过自我统有助于教师弥合这种分裂重构教师的强大心灵[15]

3 建立审视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的系统视角

教师身处一个复杂的网络之中教师身份只是这复杂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它联结着学校家庭会与自我等一般而言教师至少具有支持者教练

( 导师) 评估者( 顾问) 制片人家人导学者共同学习者组织者工作人员等多种角色16而每种角 色实际上都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期待和要求正是 教师身份的复杂性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高校教 师师德并非只是教师个体本身或教师职业单方面的 问题而是具有多重属性的社会问题当前无论是 对师德问题师德个案的剖析还是对师德养成实践 的探究都易倾向在教育领域本身分析或寻找对策 出路而忽视了教师的其他身份这种倾向本质上 是一种单一的身份认同观即只认同了作为职业人教师而忽视了作为其他身份( 生活人) 的教结果将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道德( 如家庭道德普遍社会公德等) 等而视之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讨论教师师德问题难免有失偏颇高校教师作为一个 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是一种复合的立体式的存在是由多种身份多重自我构成如果只强调其中一 种身份无疑会简化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削弱个体作 为人的多样性最终使得教师脱离系统而走向孤立我统整的理论具有系统论的优势能够从系统性 的视角审视高校教师师德问题它强调对来自不同 方面的矛盾或挑战所引发的自我分裂进行整合以 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促进教师的多种身份多重 自我之间的融合把师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来理解通过教师自身的深度反思来进行自我统整自我 建在众多的身份中寻求一种平衡建立一种清晰 的稳定的身份认同

自我统整的高校教师师德养成原理

高校教师应既成经师亦为人师17不仅要 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学识而且要成为一个具有 高尚道德和健全人格的人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 他人教师本身就是最大的课程教师自身的品性 在无声无息中透露出来不断地熏染着学生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教师师德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 人成即师成需要教师自我统整自我完善而这一过程从教师自身工作和成长的环境而言要通过以下要素的统整和互动过程来完成

1 自我层面的统整

从个体层面来看自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从前文中主我客我的划分及其所 代表的含义可知自我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有 机整体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主我所代表的原始本物质性及非理性我与客我所代表的社会角 理想期待及理性我时常处于斗争之中尤其是 在现代及后现代的社会背景下随着社会结构的急 剧调整文化的多元性日渐突出人际关系陷入新的 分化重组再构造再确认的无限循环之中[18]种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不断地对高校教师身份提出 新的挑战而这些多重的新的身份会带来教师自我 的内在分裂和迷失自我统整的价值在于将人格中 不同的情绪对立的自我加以统一最终使个体的精 神从一种混沌的未分化的状态发展成为一个充分 分化了的平衡统一的人格[8]具体到师德的自我 层面的统整上可从三个层面建立自我 统整的分析架构其实每个人的自我都包含了有 形可见的具有知情意能力的以及和宇 宙万物相通的三个部分[9]。“不仅仅是肉 体的自我还包括教师的言语和行为等可以外化的 部分因为肉体的存在只是为自我提供了一个物质 上基础而教师内在的心理活动需要通过言语和行 为来加以表征。“包 括知意 三个部分代表理解和知识在师德的自我中,“

主要是指有关美德伦理职业道德的知识。“代表个体的情绪情感在师德的自我统整中主要表 现为对教师职业对学生对教学对自我的情绪反 应及感受。“意识意志前者是人生 转变和顿悟的关键只有意识到了才有转变的可能 后者属于动机性要素是配合行动的关键在师 德的自我统整中多倾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敏 感性对社会文化习俗和一般性道德伦理的意识及个体道德养成过程中所需要的意志努力。“是为身心活动界定意义的能力可以为个体的人生 确定方向。“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和潜能实际上 信念具有极大的重合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 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19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性和决定行动的能力师信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 育教师职业学生教学学习等的一种认识和笃 定[20]教师信念的个人性倾向比较明显表明了教 师个体对我就是什么样的教师的确信和坚持自我层面的高校教师师德的养成实际上是教师三者的整合与统一。“展示了教师形象言语和行为; 展示了教师的认知观念动机情感和内部心理活动; 展示了师德的一种应然状态即师德是每个教师的天然使命只有( 信念) 三者的和谐共生教师才能处于一种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才能获得稳定的身份图像

2 职业层面的统整

大学教师职业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大 学本身的职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大学主 要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创新及社会服务 等四大基本职能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的任务取向 大学教师具有不同的身份角色在人才培养上教师最主要的是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学生 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旨在把学生培养成特定类型的人; 在科学研究上教师是研究者旨在通过科学研究解决一定的理论或现实问题; 在文化创新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在很大程度上承担 着文化知识传播和创造的任务; 在社会服务上教师是社会参与者教师需要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智 由此可见大学教师的教师身份实际上也包 含了具有不同侧重的亚身份这些亚身份共同 构成了现实中的教师自我然而从职业层面来看大学教师的这些亚身份并不总是和谐的它们时 常处于矛盾或厚此薄彼的状态结果很容易导致教 师陷入一定的自我分裂或迷失的困境之中最终影 响教师健康师德的形成因此教师需要在职业层 面进行自我统整职业层面的自我统整主要包含为 三个部分: 其一与学生的统整学生是教师最为主要的重要他人和互动对象学生的言行举止学习 表现情感投入形象评价等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自身 的看法和师德的形成实际上教师和学生是一个 相互促进相互需要的成长共同体他们之间是一种 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需要与教师互动而获取知 技能情感价值观等而教师需要与学生互动来 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师和学生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其二与教学和科研 的统整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师作为师者 的固有责任科研同样也是大学教师作为师者的一 部分教学和科研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 对教师师德具有明确的规范要求科研亦如此师需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同时需在教 学和科研的规范性和伦理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和结 合点化解教师可能面临的潜在矛盾其三与知识 的统整知识既是科学研究的产出之一也是文化 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德性 价值知识可以转化为德性内化为教师道德认知的 一部分; 同时知识也可转化为人格指导教师的行为路径和倾向

       3 环境层面的统整

任何个体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物质和文化环境而 独立于世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需要是一个由低 级向高级由物质需求向精神追求逐渐过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处理好与多层环境因素的关 如物质的社交的自我内部的等环境层面的因 素本质上是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反映就高校教 师的师德形成而言外部环境既包括一般的社会公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行为准则政策法规学校规 章制度社会文化传统筹在内的制度环境又包括师 生关系同侪关系职务关系社会形象角色期待等 在内的社交环境还包括教师的经济状况工作任 物质需要等在内的物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为 教师编织了一个理想的教师身份图像对教师个体 提出了一种基本的广泛的约定然而外部环境并 非对师德的养成都能起到正向的作用其也是造成 教师自我分裂或矛盾人格的重要诱因当外部环境 要求过高过多或过于理想化而教师暂未获得稳定 的认同时教师自我可能面临自我分裂的危机传统的社会习俗和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备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自 我牺牲精神而当教师的基本需求( 如生理需要全需求归属需要等) 还未得到满足时这种过高的师德要求往往也会给教师带来困扰给教师的生活 和职业生涯造成压力最终创造了一个孤独的奋斗 英雄形象成为一种难以企及的精神愿景事实上任何自我的形成不仅与遗传身心发展密切相关与个体所处的现实境遇以及他者眼中的自己教师作为社会实践中的一员也会有普通群体 所可能遭遇的各种困境比如来自经济家庭社会 地位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也会有自己内心的价 值判断和道德标准过于强调教师应然层面而忽视 了教师所处的实然状态容易导致教师的人格分裂从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来 尽管它们都非常强调自我本源的能动价值要尊 重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想法但自我和环境并非一种 对立和悖论的存在一方面人需要倾听自己的内 在声音遵循内心的本意拒绝外在的干扰或者奴 ; 另一方面人又需要适当的妥协和舍弃根据外界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自我统整的视角来看在教师师德的养成过程 中必须要对环境进行统整在自我和环境之间建立 一种平衡从而维持教师的内部稳定性和发展需求

从上述分析可知师德的形成其实受很多因素

影响有来自外部环境的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其他发展理论不同自我统整的教师发展起点在于 教师的自我清理而不是直接着手专业上的发展[9]在自我统整的理论视角下师德的养成过程实质上 是教师对多种因素进行统整而实现的自我改变的过 程( 如图 1“洋葱圈模型所示) 改变的原始动力来源于教师自我的发展需要而改变的最终归宿指向 了教师良好的清晰的稳定的人格的形成因此就动机层面而言自我统整的师德养成首先应该是 教师的自我层面的统整教师通过一定的自我清理 过程( 深入的自我反思或在他人的辅导下自我反) 实现教师个体自我三个层面的整此三个方面的整合有助于教师规范自身的形 言语和行为关注自身的认知态度情感价值 倾向等内部心理活动引导教师形成一种清晰的定的自我认知其次是职业层面的统整职业身份 是大学教师区别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显在标识业层面的统筹分别需要高校教师与学生进行统整与学生形成一种有机的成长共同体; 需要与教学和科研统整履行好教师作为师者的固有责任平衡好 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遵守教学和科研的伦理规 ; 需要对知识进行统整自觉掌握美德的知识知识内化为德性充分彰显知识即美德的价值职业统整的结果强化和巩固了教师对职业的认同 最后是环境层面的统整这一层面要求高校教 师要正视自我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包括制度环境交环境和物质环境等处理好教师作为职业人

生活人等其他身份角色的关系还原立体的实的教师形象

                                                                                                                                                                                                                                                                                               图 1 自我统整的高校教师师德养成原理图

 

这里需特别注意的是自我统整过程并不是由 内到外的单向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封闭的循环自我职业环境三个方面的统整始终处于 动态的互动中教师通过对话内省反思协商争等自我技术最终获得一种具有内外一致性和连 续性的自我也即人格[8]这再次说明人格是自我 统整的内核人格与行为是有机整体表现为一种持久而稳定的行为模式具备怎样的人格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活动高尚的师德同时就意味着高尚的教师人格21良好而真切的师德正是整全人格在职业上的自然流露由此可以说教师良好师德的形成过程也是教师完整人格的形成过程人格与师德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教师同一素质的两个不同方二者均可通过自我统整而获得

自我统整的高校教师师德养成实践路径

根据自我统整理论高校教师要形成清晰的定的师德观直达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我需要经历一个拨开迷雾剥茧抽丝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宜采取一种为我所用的策略原则积极将各种矛盾转为对自身有利的一面通过自我 调整对每个层次的矛盾和危机进行统整最终形成 一个清晰的自我和发展方向达致一种师德的自我 认同和社会认同和谐的状态在具体的实践路径方要做到四个强化统筹:

1 强化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的统筹促进内在需求与外在规范的融合

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实际上属于环境层面的矛 盾统整本质上是实践智慧的两个核心概念美德规则的另外一种表述前者属于传统伦理学 的研究对象后者属于现代道德哲学的研究范畴德性伦理尊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从道德主体的道德 品质出发分析主体的道德行为; 制度伦理倾向于将一定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目标通过规章规则等方式  实现制度化[22]现实中高校教师的师德形成很容  易走向传统的德性伦理或现代的制度伦理的极端:  一时期非常重视教师内在的德性修养主张提升 教师的道德品格以促进师德修养; 某一时期又十分强调师德的外在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的规范的规则  制度来确保教师的师德行为这两种情况很容易导 致教师出现自我矛盾和人格分裂一方面教师要关 照自身作为道德主体的内在需求; 另一方面又要遵守一个以外部制约为典型特征的规则系统而如  果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慎没有及时进行统 整教师易会陷入道德困境事实上,“美德规  则德性伦理制度伦理并不是对立的。 “美德规则是相容的是构成正当行为的 两个方面[23]: 一方面美德需要规则规则被嵌入或具体化在拥有美德的生活中; 另一方面美德也需要遵守规则拥有美德的人的一个潜在条件 就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24]这就为教师的自我统整提供了基础自我统整的师德养成需要教师具有   一定的美德知识和实践智慧。“一个拥有实践智慧  的人不是一个掌握了那些关于规则的普遍知识( u- niversal knowledge) 的人而是一个在实践推理方面表现得非常卓越的人他不仅被要求就他应当做什   么做出正确选择而且还需要结合现实情境做出能  够满足美德要求的选择为此他需要掌握的是关于则的特别知识( special knowledge) 即美德知识 ( virtue knowledge) 25教师可以从美德知识切挖掘知识转化为德性的力量将德性伦理和制度   伦理转化为个体自觉自愿的内在知识需求促进教   师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的联结

2 强化教师重要他人关系的统筹共同确保教师地位的平等性

教师是复杂社会网络中的一员在学生学校学生家长家庭社会等之间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同时具有多重身份角色这些身份又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程度的道德要求要有足够的经济时间情感投入照顾家庭要有绝对的责任心知识经验同理心教导学生要有足够的方法策略沟通技巧应对社会关注如果教师在某方面没有进行有效平衡和处理不当那么教师很有可能面临来自不同群体的师德问责从而使得教师陷入自我矛盾的困境和危机中实际上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当中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是教师生命中最为直接的要他人如果与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和谐教师的职业生涯就会发展顺利就会有幸福反之如果与三者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斗教师很有可能处于严重的职业倦怠危机中甚至处于压抑消极和焦虑的心境之中教师应积极建师生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对与来自学生和同( 或校领导) 的潜在的矛盾进行自我统整。“师生共同体旨在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道德关系包括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伦理师对学生的道德评价等师生共同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地位应该是一种教学相”“共同进步的关系既不能强调教师的绝对权也不宜过于拔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彼此信任相互尊重是师生德性长久健康发展的基础教师共同体旨在对与同事学校领导的关系进行 统整教师共同体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资深教师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学校领导仍旧需要保持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赋予教师平等的地位和话语权不能以经验或职务上的高低对教师提出特殊

 的道德要求通过共同体的形式建立一种平等 重要他人关系可以确保教师地位的主体性平等

3 强化理想角色与现实生活的统筹允许教师接纳表达真实自我

任何个体既有社会性的一面也有个体性的一在传统的认知观念中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 趋向于完人”“圣人人们主观上更愿意把崇高牺牲等人性光辉赋予在教师的天职中然而当前逐利心态席卷整个社会之时只要求教师继续 安贫乐道扮演圣徒的角色显然不现实[26]这种 过于拔高教师的道德责任强行为教师塑造一种完 美的道德形象无形中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 负担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和谐及健康可持续发展时也有道德绑架之嫌教师既是一个职业人同时 也是一个普通人理性地看待教师角色就应该秉 持一种辩证的立体的认知观在关注教师良性师德 的同时也应看到客观的教师师德缺陷这些缺陷是 来自职业人和普通人的固有矛盾因此自我统整 的教师师德养成需要对社会期待的理想角色与现实 生活进行统整允许教师接纳真实的自我这就意 味着要理性对待高校教师的道德标签鼓励高校教 师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建构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期待自己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我希 望自己成为怎样的教师”“现实生活和职业角色期 待有哪些矛盾或冲突”“如何才能平衡外界的要求如何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怎样才算是最真实的自我以及人生的价值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在教师的学术生活职业生活和普通自我生活方 面要全方位地倾听教师的声音充分给予教师表达 自我的自由和空间允许教师既能保持学术职业的 独立性不被过多干扰又能保持教师自我生活有足 够的个人空间道德习惯并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 需要在与现时代的对话和互动中保持自己的开放性 和生命力[27]理想角色与现实生活的统筹实际上 涉及教师三个方面的统整当教师的理 想角色与现实生活之间达到了和谐统一的状态时便能够使教师以一种立体的鲜活的真实的形象立 于天地之间教师会自觉自愿地建构起相应的道德 责任

4 强化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筹鼓励构建知行合一的师德信念

伦理学认为任何类型或流派的规范伦理学都必定以规约和引导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目的性的实现要么是通过行为者的卓越的内在品质来展示实施的规范性要么是通过明确的公共化的外在 规则来展示实施的规范性但无论其规范性表现为 何种形态他们所针对的对象却是一致的即人的行 为和生活方式[28]这也就是说内在的道德品质必 须与外在的行为相结合相一致因此行为是判断个 体道德水平的一项显在指标同样美德伦理学也 提出对道德行为的评判不仅要考察何为正确的行 而且要完整地揭示当下不正确的行为出现时行 为者的内心及道德情境的真实状态[29]人的行为 是其认知情感欲望或态度的一种外在表达对人 类行动的本质的研究构成了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理 解的一种重要方式[30]一个行为是否道德通常取  决于它是否增进了最好的结果( 功利主义) 或是否符合正确的道德规则或原则( 义务论) 教师作为自我职业道德的建构主体需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 行为( 道德实践) 的统筹和统一道德行为认知反映了教师基本的道德意识价值观道德倾向和道德 判断可理解为教师对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或对的事 应该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的看法道德实 践是教师道德行为的一种外化表现: 一方面教师道德是在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生成的; 另一方教师的道德实践是教师道德在具体情境中的具 化表现[31]教师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要成为一个美德行为者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必须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 践进行统筹将道德上的行知合一内化为一种教 师信念这种信念能够增进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师德行为的坚信与笃定确保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实 践及生活中能够自信地清晰地有道德地做人做 减少自我的分裂与迷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20180503( 2)

2田贵平高校教师师德内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 道德与文明2008( 2) : 8386

3  教师评价制度与师德规范的人性假设冲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 6) : 6064

4周兴国作为制度设计的师德考核: 困境与反思J 中国教育学刊2011( 1) : 2932

5  论师德修炼的内省反思机理J 道德与文明

2014( 1) : 9093

[6]克努兹 · 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 全视角学习理M孙玖璐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75

7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M霍桂恒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14947


 

8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81196

9于泽元 自我统整的教师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85134152

[10]聂 阳庞立生高校师德建设的三重关系及其内在张J思想理论教育2017( 4) : 97101

11李清雁教师道德释义对师德建设的启示J 教育学术月刊2009( 7) : 7476

12檀传宝 当前师德建设的三大命题J 中小学德育

2019( 9) : 1

13檀传宝师德建设: 对我们自己的道德教育J 中国德育2017( 1) : 1

[14]陈    徐士高校教师师德他律与自律的互J中国大学教2019( 4) : 8791

15于泽元自我统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概论J 中国教育学刊2009( 1) : 4547

16 培联盟 未来教师角色的十种转 EB / OL

2020 08 15 https: / / mp weixin qq com / s / eioAf- WVPgpj9cmSXMZgbw

[17]靳玉乐张铭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J 澳门十大正规网投平台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 ( 1) : 510

18钱超英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2) : 8994

19MBA 智库·百科信念EB / OL20200815https: / / wikimbalibcom/ wiki /%E4%BF%A1%E5%BF%B5


20邱德峰 论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基于感动中国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素材的质性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8( 2) : 2228

21邵龙宝师德的实质与教师的人格建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8) : 211215

22张宝予韩丽颖 论我国高校师德建设路径整合J 想理论教育2017( 4) : 102105+111

23John McDowell MindValue and ealityM London: Harvard Unversity Press1998: 50

24陈常燊美德规则与实践智慧M 上海: 上海三联书2015: 9

25L Jost J Wuerth Perfecting Virtue: New Essays on Kantian Ethics and Virtue Eth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3857

26李义天美德伦理学与道德多样性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3

27赵志业道德教育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张力与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2019( 5) : 178183

28郁潇亮师德建设需体制内外合力推动J 中国高等教2011( 20) : 64

29李义天美德心灵与行动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100

30徐向东实践理性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

31  代建军 论师德养成的内在机理J 教育科学研究2019( 7) : 2931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of University Teachers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 Integration

YU ZeyuanQIU Defeng

(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Center for Teacher Ethics Development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Teachersethics is not only the core of teachersqualitybut also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in the new era The theory of teachersself integration can provid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the research of teachersethicsand has good value potential for analyzing the cultivation principle and practice path of teachers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lf integration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ctually the result of teachersintegration of moral contradictions and division at environmentalprofessionalself lev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ethicsit is necessary tostrengthen overall planningin four aspects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path They are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virtue ethics and institutional ethics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needs and external requirements;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eachersrelationship with important othersin order to ensure the equality of teachersstatus by community;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ideal role and real lifeand allow teachers to accept and express their true selves;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moral cognition and moral practiceand encourag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 belief of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nly by thiscan teachers form a clear and stable moral self

Key words: self integration; teachersmorality; ethics; community; morality